孤山脚下,丹河水畔,沉淀了深沉内敛的法治底蕴,形成了奋发向上的文化内涵。坐落在这里的昌乐县人民法院拥有一只忠诚于党、忠诚于人民、忠诚于法律的法官队伍,马金汉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。他于1990年应征入伍,2004年9月转业到昌乐法院,先后在研究室、乔官法庭工作,现任立案庭副庭长、调解速裁团队法官。近年来,他先后被授予 “全市法院‘零错案、零投诉、零上访’竞赛活动优秀法官” “全市政法调研信息宣传先进工作者” “十名法律学习标兵” “全县新闻宣传工作优秀通讯员” “昌乐县优秀青年岗位能手”等荣誉称号,荣记个人三等功。
法院研究室是一个重要的审判综合部门,马金汉转业到法院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这里。在研究室工作的8年多时间里,他坚持“干什么、学什么,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,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,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变。
2012年2月,马金汉来到乔官法庭任副庭长。在法庭工作的5年里,他以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为己任,立足本职工作,快办案,办好案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,努力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所办理的“小案子见大真情”一案被评为昌乐县政法系统“十个公正司法典型案例”。
2017年3月,马金汉担任立案庭副庭长职务,负责诉讼服务中心的诉调对接、财产保全、网上查控、送达保全等工作。面对每天到法院形形色色当事人提出的诉求,他能够沉着应对、耐心处置,尽力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。
2019年9月,昌乐法院被省法院确定为“两个一站式”建设示范试点法院后,根据院党组决定,马金汉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上,他按照“员额法官+法官助理+人民调解员+书记员”的模式牵头组建了第一个诉前调解速裁团队,制订了《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流程管理与实施规范》,将诉前调解、诉前财产保全、民事速裁、司法确认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具体化、明确化、规范化。自速裁团队组建以来,共处结各类民商事案件346件,平均结案天数为2天,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。日前,家住日照的王某来昌乐法院称,昌乐县城的刘某某欠其货款33000元一直未还,但不能提供其住址、身份等方面的信息线索,王某也做好了欠款不能及时追回的思想准备。马金汉接案后,几经波折多方打听及时联系到了刘某某,对其耐心讲解法律规定,积极进行劝导,刘某某最终同意支付欠款。正在返回日照途中的王某得到这一消息后激动不已,称本来自己都不抱希望要回的欠款,昌乐法院从收到材料到调解成功仅用了不到5个小时。事后,王某为马金汉送来了“高效调解,共创和谐”的锦旗。
当问到马金汉如何从一名转业军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法官,并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时,他答道:“除了各级组织的关怀培养、同志们的关心帮助外,我认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:军队培养了我不怕艰难险阻、勇于面对困难、敢打必胜的作风、‘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’的忠诚,法院培育了我老老实实做人、勤勤恳恳做事、扎扎实实工作的干净和担当”。